【造價合約】為何由盈變虧?原來招標時就注定了結局!
2021-03-12
1544
目前市場的非標準清單(市場清單)日趨流行,房地產開發(fā)商更是清一色的模擬清單。如今又是一年招投標季,本文將繼續(xù)和大家一起探討非標準清單中招標人與投標人之間的“博弈”,幫助大家避開雷區(qū),將招投標利益最大化。

暗藏陷阱
某項目設計尚未最后完成,開發(fā)商為節(jié)省工期,于是招標前置,實行模擬清單——單價包干招標。合同中明確指出:項目分兩個標段,兩個標段的高層、多層、地庫、商業(yè)等的搭配面積、體量基本接近,具體棟號劃分待圖紙完善后招標人根據實際情況有權調整。
招標文件規(guī)定,參與投標的公司必須同時投兩個標段,但“兼投不兼中”,投標人只能中其中的一個標段。項目共有由六家公司參與投標,最后業(yè)主選擇了最低標價的兩家公司分別中標一標段(公司甲)和二標段(公司乙)。

陷阱生效,風險轉移
一個多月后圖紙出齊,簽訂合同時,發(fā)包人將本屬于二標段的另外3棟樓,約2.10萬m²劃分至一標段。對一標段而言,相當于比原中標的面積增加≈20%。此時才發(fā)現,投標文件中的那句“圖紙完善后招標人根據實際情況有權調整,在合同中明確”就是個陷阱。一標段的公司甲當然不同意:
1、模擬清單,圖紙不全,面積存在誤差不可避免,調整也屬于正常,個別樓棟因施工平面布置出現沖克打架,做調整也屬正常,但多棟樓調整的做法顯然不合理。如是施工平面布置原因,發(fā)包人為何不把一標段移到二標段?
2、發(fā)包人不把高價的一標段移到低價的二標段,是因為一標段的報價水平比公司乙的二標段低了≈2.5%,以住宅樓1700元/m²為計,發(fā)包人轉移2.1萬m²工程,相當于減少了1700 × 2.5% × 21000 ≈ 90萬的成本,認為發(fā)包人有惡意風險轉移的目的。
到底是否“惡意風險轉移”,不得而知,也不能輕易下結論。但無論是什么,這種只可意味不可言傳的東西均不能擺在桌面明說。公司甲遂以調整過大(增加20%的面積),超出中標人承受能力為由拒絕,并提出:如必須增加,則進行重新核價。
發(fā)包人“順理成章”地給出了事先已在合同里設置好的條款:
a、標段調整招標文件有此說明,整棟樓調整也屬調整范疇,發(fā)包人的做法沒有超出招標文件約定;
b、合同中有對應清單項,按合同約定“項目特征、工作內容與合同約定之工程項目相同,按合同已有之單價計算,變更價款只是工作量的增減變化引起”,承包人要求重新核價的要求不予采納。

背后深意
如果利潤豐厚,你會拒絕嗎?答案不言自明。其實,公司甲拒絕的背后更是有苦難言,這場博弈中,公司甲明顯處于失利地位,原因有以下幾點:
對時局判斷不足,復工后市場的不斷上漲,報價時低估了風險系數,隨市場的上漲,原來的報價已在虧損邊緣,工程量的增加將導致虧損加劇,此為虧本的第一要因;
除了戰(zhàn)略失誤外,戰(zhàn)術上輕敵大意,只知道一味的按清單套定額,不分析招標文,不研究招標的游戲規(guī)則,跌入諸多招標人挖好的坑,為成本偏誤的次要原因。

陷阱與分析
與眾多的模擬清單一樣,措施費、開辦費等實行平方米總價包干。
招標文件中提到:“建筑面積以規(guī)劃許可證面積為準,較合同約定建筑面積的調整在±5%以內(含±5%)時,開辦費不做調整。”
圖紙出來后,經按《建筑工程建筑面積計算規(guī)范》GB/T50353-2013計算,施工圖建筑面積較招標時規(guī)劃面積增加近4500m²,增幅未超5%,不予調整。僅此一項損失:200元/m² × 4500m² = 90萬元。
類似這類的流氓陷阱還有:建筑面積以藍圖標注的面積為準;以發(fā)包人指定的第三測試方測試的面積為準。
不執(zhí)行國家的規(guī)范,卻變著法子另辟蹊徑,事出反常,必有妖孽。這三個規(guī)則的方法異曲同工,其實招標人完全可以控制。
“以規(guī)劃許可證面積”,只受損5%,尚有可比的余地,還能可控。而“以藍圖標注的面積為準及以發(fā)包人指定的第三測試方測試的面積為準”,則完全沒有底線,他甚至可以不用建筑面積規(guī)則,而是用更黑的銷售面積來與你計算,或者任意發(fā)揮想給多少就多少,投標人完全不可控,只能任人宰割。
換位思考:如招標人沒100%的把握,他會出這類自己可能吃虧的規(guī)則嗎?所以你絕不要輕信,僥幸他的面積會變大。

如何應對
1、提高文字邏輯能力,加強成本警覺度,提出澄清,要求修改招標條件,但這類的答疑一般均會被否決;
2、對可比可控的“以規(guī)劃許可證面積為準”的條件,把控好宏觀的成本,考慮這5%中的部分風險系數,到底考慮多少,只能從宏觀的成本面去考慮。因為到底少了百分之幾,在微觀上投標人無任何可控的可能;
3、對不可比但尚可控的“以藍圖標注的面積為準”的條件,則改變投標思維,用總價包干思維去考慮成本;
4、對既不可比又不可控的“以發(fā)包人指定的第三測試方測試的面積為準”的無底線的流氓條件,除了無限放大風險系數外別無他法。對這樣的流氓單位,最好敬而遠之,不參與也罷。
模擬清單其實就是發(fā)包人與投標人的博弈,不僅是技術的博弈,也是智慧的博弈,更是戰(zhàn)略的博弈。模擬清單的博弈沒有絕對的對與錯,有的只是如何在這場殘酷的市場競爭中奪得一席之位,以及如何為自己謀取最大權益。